返回列表 发帖
10.《僧侣和枪》不丹
导演:帕武·多杰
“民主”作为高生产力社会在资源分配、财产保障相对普世的方式,是经过几百年利益化锻造形成的,是社会心智的具现。是否适合一个特殊地域环境,有着长期自洽宗教世俗化的地区,影片提供了有趣的叙事视角。物质进步与社会进步不匹配还有另一个错位方向,正是我们所处的。而就族群的维持来说需要的是正义与秩序,秩序消耗者超过秩序生产者,什么运行模式都面临危险。

TOP

9.《刺猬》中国
导演:顾长卫
未觉醒的文明,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熟悉度的电影与角色,与片中那些人一样,用自己的动机判断自己,用他人的行动判断他人,随波逐流,彼此互耗,直至消解收割。可惜已经是由文字产出转嫁到电影表达的最高境界,甚至葛优都不一定为最优选择,但这就是次生边缘文明的天花板。

TOP

8.《此街在何处?或是无来处亦无去处》葡萄牙
导演: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
关于一座城市肖像的转变与永恒,随机重复但稀有独特,同时也是作者自身的延续,只有少数人能超越美的边界,到达亲密之境,那也是生活与幻想之地。与保罗·罗沙《里斯本之恋》同步观看,即便严格复刻景观、机位、剪辑的部分,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都永远不会让人无聊。如今影像世界到处陈词滥调,讯息能量贫瘠不堪,完全迥异的两部影片,同看相互加成,一种体验探索。

TOP

7.《科南》法国/比利时/卢森堡
导演:贝特朗·芒蒂格
科南的故事流传千古,从古代苏美尔开始到芒蒂格的视听天赋之作。在这出赋权的暴力和幻觉奥德赛中,性别、年龄和种族被揉碎,一边挑动对理想的背叛和对现代性的愤世嫉俗,一边带来身的激情、心的沸腾、灵的旺盛、魂的祝福,一边还向让·科克托、杨·史云梅耶、瓦莱利安·博罗夫奇克、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那些曾经的喂养者致敬。

TOP

6.《一切的解释》匈牙利/斯洛伐克
导演:嘉博·雷兹
这是一部很难在匈牙利电影文化中找到的类型,借鉴了罗马尼亚新浪潮,出乎意料且极具洞察力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分裂政治和社会差异,最重要的是展示了所有个体的多个层次,试图回应全球范围内支持民族主义的人和拥护自由主义的人之间越来越巨大的分割,以及被无所适从消耗殆尽的青年。

TOP

5.《再见,朱莉娅》苏丹/瑞典/德国/沙特阿拉伯/法国/埃及
导演:穆罕默德·科尔多法尼
两个独立个体,一段脆弱而不平等的关系,束缚于悲惨的秘密,看似友谊超越了她们的阶级、种族和信仰,但谎言是永恒的。通过两位女性深入探讨了国家社会和政治现实,并假以和解的化身,内疚、不公、重压......这些关切越发拥有强共鸣,因为从族群分裂走向战争,将是越来越多地区将面临的。电影最后都是最善良的。

TOP

4.《尤里卡》阿根廷/法国/葡萄牙/墨西哥/德国
导演:利桑德罗·阿隆索
我们看见什么,我们的生命就变成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美洲原住民的民族志,从虚构到写实,逐渐超现实,放下救世主视角,最终转向欣喜若狂的神秘体验,一部沉思神秘、内敛安静、复杂迷人的杰作。阿隆索不断挑战观众的懒惰,迫使其改变自己的坐标,并与不同角色建立联系探索出路,仿似一段途径莱卡特、阿彼察邦的朝圣旅程。

TOP

3.《黎明的一切》日本
导演:三宅唱
一首无形斗争的诗意颂歌,任何人的痛苦都不应该被轻视,任何挣扎都不应该被浩瀚所湮灭。徜徉在他松弛不媚俗、也不愤世嫉俗影像之中,对社会性残疾生动的捕捉和痛苦的回声,亦能看到人类的混乱、奇迹与无限。悲伤之中散发着乐观主义情绪,又绝不天真。洞察力、同理心之外还呈现了世俗角落中的宇宙观。在厌倦电影的八月看到三宅唱是一种蓄能。

TOP

2.《奇美拉》意大利/法国/瑞士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历史的盗掘、艺术的吟游、感情的纹理,罗尔瓦赫尔继续用自己超凡脱俗的影音叙事构筑起新世纪电影的神性,亦是托斯卡纳大区在当代柔软而蜿蜒的延申。那些散落碎片的收集与组装过程形成异常的时空审美愉悦感,也挖掘出我们内在还未腐坏的部分。

TOP

1.《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日本
导演:宫崎骏
人生的追溯,后劲特别大!东亚文化里鲜提救赎,最好的电影几乎都是解构,享受人与人相互磨损。宫崎骏伟大之处在于阐释和赞美人自由意志的不朽,破自我藩篱,救人即救己,忘记幼年的羞愧,为自己建构出路,这也是他风靡全球数十年的核心力量。某种程度不啻于一种影视信仰。

TOP

返回列表